主题一 绪论及幼儿生理结构特点-乐鱼全站app

主题一 绪论及幼儿生理结构特点
日期:2023-12-04 14:32:21  作者:殷学军 来源:整理  浏览量:0

主题一绪论及幼儿生理结构特点

1.健康的概念、人体生长发育的六个阶段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躯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人的生长发育(20年左右)包括: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妊娠最初的8周为胚胎发育期)、新生儿期(胎儿分娩至出生后28天)、婴儿期(胎儿出生后第29天至一周岁)、幼儿前期(1-3周岁)、幼儿期(学龄前期,3-6.7岁)、学龄期和青春期。

2.人体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基本的生理特征和基本生理功能调节。

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分头、颈、躯干和四肢;由表及里分为皮肤、肌肉和骨骼;

基本结构:结构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是人体形态和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人体大厦之砖”(p7)结缔组织:血液、软骨、肌腱、骨骼等。肌肉组织: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基本生理特征:人体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其中,新陈代谢起基础作用。新陈代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p8)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把它转化成机体自身的物质并贮存能量。异化作用是机体把自身的物质不断进行分解,把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并在物质分解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幼儿处于生长期,同化作用一般大于异化作用。幼儿新陈代谢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易变性三个方面的特点。(p9)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反应;人在发热时没有胃口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大多数酶在中性环境下(ph7)催化作用发挥好,只有消化液中的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下(ph1.8)才能发挥良好的催化性。

基本生理功能调节:人体基本生理功能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个方面。神经调节是指通过反射,对各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是人体调节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准确、迅速和短暂。体液调节调节人体新城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能。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是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调节。(p9

3.掌握幼儿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运动和阳光是骨骼生长的“营养素”。幼儿骨的特点有:生长迅速、造血功能强(5岁前,5-7岁黄骨髓,成人骨松质空隙中红骨髓);弹性大而硬度小(骨组织中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的弹性和韧性,无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骨的硬度和脆度);软骨未完全钙化。通常,成人有206块骨,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到20-25岁,骨化过程完成。幼儿的骨膜较厚,血管丰富,对骨的生长及骨组织的再生起到重要作用;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5岁前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造血功能强,这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相比成人骨,幼儿骨骼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因此,幼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青枝骨折”),受压后易弯曲,易变形。成人脊柱有4处生理性弯曲,新生儿脊柱较平直,1岁左右形成第三个生理弯曲。在20-21岁或更晚,脊柱才真正定型。整个幼儿期,不良的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间接连接即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p12关节(脱臼)扁平足(过胖、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运动时负重过度等)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随着人的意愿而收缩。p12

幼儿骨骼肌发育的特点有:1)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恢复快;(2)骨骼肌的生长发育遵循着“首尾规律”,即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手指的精细动作较弱。p13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功能主要是呼吸。鼻:易出血、易引发鼻炎鼻窦炎、易引发结膜炎;咽:易患中耳炎、易患扁桃体炎;喉:声调较成人高、易嘶哑、易导致食物呛入气管危及生命。幼儿气管位置较成人高,右侧支气管较直,支气管异物以右下肺为多见。幼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年龄越小,呼吸越快,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的调节功能差。p16

肺位于胸腔内,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里的废气(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被呼出,吸入的氧气进入肺泡,在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完成新旧气体交换胡任务。

呼吸频率:p16新生儿40-441岁以下25-302-324-25

4-720-228-1018-20

3)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消化和吸收。消化腺分成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小消化腺(肠腺、胃腺)两种。p18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乳牙-发育始于胚胎第6周,到出生时已有20颗乳牙牙胚,乳牙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牙,最迟不晚于1岁,乳牙共20颗,2.5岁左右出齐,萌出的过程中,恒牙已开始发育,第一颗恒磨牙,即六龄齿。因幼儿牙釉质薄,牙本质松脆,故易生龋齿,所以要保持口腔卫生。0-5岁是乳牙生长的重要时期,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因此这一时期营养和阳光不可缺少。2岁左右饭后清水漱口,乳牙出齐后可以学习刷牙。

一般混合物在胃中排空时间为4-5小时。三餐间隔:3.5-4小时

“生理性流涎”:口腔较浅、分泌唾液旺盛、还没有形成吞咽唾液习惯。

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最重要部分,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门等。幼儿肠的吸收能力强、消化能力弱、位置固定能力差(便秘-蠕动性差;脱肛-位置固定差;肠套叠,2岁内幼儿常见,主要表现有阵发性腹疼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腊肠样肿块,正确喂奶、空气灌肠、蹲坑)p20-21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人体腹腔右上部)。功能:分泌胆汁,促进胰液和肠液对脂肪的消化;代谢、储存糖原;解毒。幼儿特点:分泌胆汁少,消化能力差;糖原储存能力弱,饥饿时易发生低血糖;解毒功能差。

胰腺:分泌胰液促进消化;分泌胰岛素稳定血糖。

4)循环系统分成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和免疫。

心脏:较成人大,排血量少,心率较成人快。心率(新生儿120-1401岁下110-130/分钟;2-3100-120/分钟;4-780-100/分钟;8-1070-90/分钟)

心脏的卫生保健p23

幼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收缩压:1-5岁年龄*2 80mmhg;舒张压58-63mmhg

预防动脉硬化p24(控制、减少)

血液: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含水分多含凝血物质(纤维蛋白、钙)少,出血后凝血慢,新生儿8-10分钟,幼儿4-6分钟,成人3-4分钟:白细胞中含中性粒细胞较少,易感染疾病;血液循环量增加,易贫血。6个月至两周岁母乳向辅食过渡阶段,成人喂养不当,幼儿严重挑食、偏食,生长发育过快;幼儿消化吸收功能差等,都易导致贫血。

低血糖: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

贫血:面色苍白,口唇、耳垂、指甲床等均缺少血色;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和心率加快,运动后心慌气短;常伴有疲倦、头晕、心悸等症状。

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全身的淋巴液进入静脉,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扁桃体)。(1新生儿的淋巴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屏障作用较差,当机体感染时,不能有效阻止细菌,感染就会扩散。(2)幼儿期淋巴系统发育快,淋巴结的防御和保护功能逐渐完善,表现为幼儿期常有淋巴结发炎肿大,尤其是扁桃体肿大、发炎等现象在幼儿期更为常见。4~10岁时,扁桃体发育达到高峰,14-15岁逐渐退化。因此,幼儿园应经常检查幼儿的淋巴结和扁桃体,尤其在晨检、午检时,应把扁桃体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组成。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有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胸腺及性腺等。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荷尔蒙)。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和物质代谢均具有调节作用。

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和催乳素等。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中,影响人体生长最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它能促进全身,尤其是骨骼的生长发育。幼儿夜间入睡后,生长激素才大量分泌,因此幼儿的睡眠时间较长,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多,从而加速了骨骼的生长发育。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成为“巨人症”,分泌过少,发生“侏儒症”。

松果体主要分泌腿黑色素,又称黑素细胞凝聚素(脑白金),主要功能是促进睡眠和抑制性腺发育。松果体自幼儿期较发达,到青春期时松果体则开始逐渐萎缩并钙化。

甲状腺是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能分泌甲状腺素,主要功能是(1)调节新陈代谢、(2)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和发育、(3)促进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4)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可以调节甲状腺的生长和分泌。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可以调节甲状腺的生长和甲状腺素的分泌。碘摄取过量或过少,都会致甲状腺疾病,尤其会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①长期缺碘或摄取过量的碘,都易引起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甲状腺疾病。②孕期若碘摄取不足,易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使其在出生后出现智力低下、痴呆身材矮小、听力下降、骨骼发育迟级、浮肿和甲状腺肿大等症状。由于幼儿身休发育不健全,因此,成人要把握好幼儿补碘的量。

主要症状:①呆小症,又称克汀病,是因幼儿期甲状腺分泌不足所致。患者智力明显低下,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语言障碍,身材矮小或上身长、下身短等身材不匀称的情况。②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③甲亢,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心慌多汗、食欲亢进、休重下降、急躁失眠、眼凸脖粗等症状。④甲减,是因甲状腺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粘液性水肿。

胸腺:①是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②胸腺在胚胎期是造血器官,在成年期则可造淋巴细胞等。③胸腺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体的衰老也有关系。④在幼儿期,若胸腺发育不完善,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反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或腹泻等疾病。

6神经系统形态上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31对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和植物神经(分布在平滑肌、心肌、腺体等),神经系统具有调节功能,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结构上分为神经元和神经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主要功能是反射和传导。脊髓星圆柱状,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所处位置因年龄而异。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①脑发育迅速,重量变化快。3个月的胎儿,其神经系统已基本成形。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新生儿脑的重量约350克,6岁时可达1200克,7岁左右已经基本接近成人。脑的迅速发育为机体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也为成人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新生儿在出生时脊髓和延髓基本已发育成熟,这确保了新生儿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及排泄等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小脑发育相对较晚,这也是幼儿早期肌肉活动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幼儿在1岁左右小脑发育迅速,开始学习走路,但步履蹒跚;在3岁时走路平稳,但摆臂和迈步尚不协调;5~6岁时动作协调,能够很好地维持身体平衡。大脑两个半球对肢体运动和感觉的控制是“交叉控制”的,开发右脑(2岁)、协调左右脑,学会“左右开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脑神经共12对,从脑部发出,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髓发出的脊神经由脊椎骨两侧的椎间孔传出,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调节躯干和四肢活动;自主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腺体上。周围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调节机体的呼吸,循环、分泌、排泄、生长和生殖等,并影响组织的新陈代谢。幼儿周围神经系统的特点:①易兴奋,易疲劳。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不完善,导致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同时,兴奋持续时间短,且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幼儿容易激动,控制能力差,对事物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短,常附着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力。当高度兴奋或精力高度集中时很快会疲劳,年龄越小,该特点越明显。但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恢复较快。②脑细胞的耗氧量大,需要充足的氧气。幼儿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2,而成人只占1/4,因此幼儿容易因脑缺氧而产生身体不适。③葡萄糖是唯一能为脑神经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幼儿相较于成人,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幼儿的饮食中要注意糖类的适量摄取。④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幼儿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如心率及呼吸频率快,但节律不稳定,且胃肠消化能力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要保证新鲜的空气,幼儿对缺氧的耐受力不如成人,如果空气污浊,脑细胞首先受到损伤。

7人体排泄的途径有三种:大部分废物由泌尿系统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由呼吸系统通过呼气排出,由皮肤通过汗液排出。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是排泄。

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幼儿肾脏相对较大,肾脏储备能力、吸收和排泄功能差,易出现水肿、脱水、尿毒症;输尿管相较于成人宽,弯曲度大,易引发尿流不畅、尿路感染;膀胱容量小,储尿功能弱,排尿次数多,年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115-16次;2-310次;4-76-7次),易遗尿;尿道较短,易感染。

尿路感染:婴儿不明原因的发烧是主要特征;幼儿期,已经学会控制排尿幼儿又开始夜尿或不明原因腹疼、尿液变臭等。

8)生殖系统按性别可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按结构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其中,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舉、输精管、前列腺等,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等,外生殖器包括阴唇、阴蒂和前庭大腺等。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和繁衍后代。男童在1~10岁时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而女童的生殖系统在胎儿期的最后几个月已经成熟,只是在性成熟后才开始排卵。

9)感觉器官:

眼:常见屈光不正类型:①近视-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即目光所及的范围,能看清楚近处的事物,看不清远处的事物。②散光-平行光线进人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届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③远视-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即看远处模糊,看近处更模糊。④斜视-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于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部分患者会出现复视以及混浊视等症状或因视力发育不良造成弱视。

生理性远视:幼儿眼球的前后径距离较短,晶状体较成人府,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幼儿眼球前后距离逐渐变长,通常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

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好,调节范围广,即使很近的物体,也能因晶状体的凸度加大而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幼儿即使把书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看,也能看清楚,也不会产生疲劳感。但若形成习惯,造成睫状肌疲劳,就会形成近视。

眼球对环境较敏感。幼儿的眼球发育不成熟,眼肌很容易疲劳,加上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较柔弱,眼轴易伸长。因此,幼儿对各种不良的环境更敏感,不良的环境更易引发幼儿的近视和弱视。

耳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肯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耳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幼儿耳的特点有①皮下脂肪少,耳郭血液循环差,易生冻疮。②幼儿的耳正处于发育阶段,外耳道较狭窄。幼儿5岁前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钙化和愈合,直至10岁,幼儿的外耳道壁才钙化完成,12岁时听觉器官才发育完全。③幼儿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既短又粗,倾斜度小,因此当咽、喉和鼻腔被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④听觉敏锐,对噪声敏感。幼儿耳蜗的感受性较成人强,对声音比较敏感,对噪声更敏感。当声音达到60分贝时,幼儿的呼吸会随之改变,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若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幼儿会烦躁不安且听觉迟钝。⑤幼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要积极治疗,以免炎症进一步发展,累及耳朵。力能严格用药,避免使用某些会引起耳聋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⑥禁止用挖耳器、发卡等工具为幼儿掏耳。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及附属物组成。附属物包据毛发、汗腺、指甲、趾甲等。皮肤具有感觉、吸收与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