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日期:2023-12-19 15:18:33  作者:宋方祥 来源:  浏览量:6

浅析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乐鱼全站app

作者:宋方祥

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20年第3期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中职学校农学类主要专业的现代农艺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对怎样通过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解决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  现代农艺  专业人才  培养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让职业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因此,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多措并举地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专业课程缺乏针对性

      中职教育有别于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初、中级应用技能型人才,他们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生产一线。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必须有针对性,必须强调实用性的特点,必须与一线的生产紧密结合。然而,对照当前大多数中职现代农艺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我们发现,其过分注重教授完整的课程,学生所学的科目太全面,文化课与实践操作课无所不包,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理论等都停留在表面。

       2.教育教学观念陈旧

       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主线,以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目标,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学生就业方向难以定位

       随着现代农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岗位也随之产生。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在求学阶段主观上不够努力,导致他们在就业的时候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二、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1.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现代农艺专业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

     (1)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想方设法地让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实践培训,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从而解决现代农艺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一专多能型”教师。

     (2)“请进来”,聘请优秀的企业技术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教师,择优招用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从高校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了优秀的教师,改变了教学模式,打造快乐课堂,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学生管理难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试点现代学徒制,加强实践性教学

       当前,乡村振兴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职学校更应该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之外,还应该从教学改革入手。

       学徒制的历史比较悠久。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停留在零散的、自发的状态,学徒或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或为生计所迫,拜师学艺,改善家庭生活现状。时至今日,学徒制已从以往的零散自发状态转变为系统主动状态,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从目前的探索实践来看,学徒制主要是以学校和企业为联合培养主体,形成规模化、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叫法来看,学徒制也被冠以“现代”之名。“现代学徒制”的名下必然会有诸多与传统学徒制的不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在笔者看来,是现代学徒制要更加凸显育人使命。

       中职学校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全面贯彻落实开放办学理念,尽可能地破除“等、靠、要”思想,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度对接社会和市场需求。企业需增强育人意识,建构正确的用人观。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经济价值,增加社会财富。但这和“立德树人”并不矛盾,处理得好,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学生要摆正自身定位,立足于实践锻炼成长。在企业做学徒,从事劳动生产,必然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徒具有准员工的属性。但因为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徒所创造的价值,往往是在“师傅”的指导和带领下创造的,对此,学徒要有正确的定位和认知。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注入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就明确该专业的前景,以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同时,实训场地是实践性教学得以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训场地建设和管理,要本着优先、实用、先进的原则,及时解决实训场地中设备陈旧、短缺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3.利用政策资源,关注学生发展

       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例如,2012年秋季国家又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所有农村孩子上中职学校都将享受每年2000元免学费补贴,对于现代农艺专业学生还可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可以申报每人每年5000元的“雨露计划”。以上政策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农村贫困孩子带来了福音。不仅如此,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实行就业指导和创业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这将有力地激发大批贫困学生的就读热情,从而减轻学校招生压力。

       4.加强校企合作,彰显就业创业优势

       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目标。学校和行业企业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合作。主要以基地、农户为平台,围绕农作物物候期的生产管理实践,实施“做中学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和专业农户的生产现场进行实践,了解自己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例如,可以采取“专业教学 基地 农户”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基础教学 参观见习”,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和专业农户的生产现场实践,了解自己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知识技能要求。学生在前两学年主要通过“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提高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企业的无缝对接。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和技能鉴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技能鉴定并颁发相关专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农业在未来十年内,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也是农艺专业学生最大的发展机会。国家允许个体户存在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现在私企与国有企业享受着同等的政策待遇,正是私营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茶叶种植,只要能够形成比较大的规模,围绕市场立足服务,小本创业的基础和土壤就可以形成,懂生产经营的农艺专业学生有着广阔的创业空间,他们将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种植大户和致富典型。据此,只要我们实行农艺专业“产教结合”三年三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采取订单式培养,就能解决现代农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小结

       总之,中职学校要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走得出,强化学生服务和管理意识,加强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对就读现代农艺专业充满信心与希望,有方向,有未来,有出路。面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文化基础以及心理特征,尽可能突破制约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瓶颈,打开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文选,杨亚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13(6).

    [2]许于生,许玉婕.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

    [3]单永生.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现代农艺专业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

    [4]刘玉芬.现代农艺专业产学研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5(12).

    (作者单位: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