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有根 ,水流万里有源 襄阳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 伍倜-乐鱼全站app

> >
树高千尺有根 ,水流万里有源 襄阳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 伍倜
日期:2023-11-17  来源:  浏览量:10

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既是经济改革发展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大省。截至目前 ,广东建设了14所国家“双高计划”学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23个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0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所学校获教育部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是名符其实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校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是职业教育的标杆学校。巫兴宏校长带领大家深入参观了实训中心,并介绍了办学经验,广州交校挖掘办学传统、厚植办学优势,以培养交通运输人才为核心,推进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三个方面印象特别深刻:一是课堂即是车间,他们把专业课直接搬到实训室,边学理论,边进行实训操作,工学结合紧密;二是教师既是师傅,理论教师与实操教师配合默契,都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三是校长即是专家,巫校长是专家型校长,对学校实训教学内容和工艺流程及学校情况非常熟悉,了如指掌,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立校理论课和实践课。

今天大家来到广东,就是要领改革风气之先、探创新驱动之路,学习借鉴他们在示范学校、技能高考,技能大赛、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推动襄阳职业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访学中要切实做到“五要 ”。

一是眼睛要亮,善于发现访学学校的办学亮点和办学特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抓住他们成功的细节和核心。二是腿脚要勤,该看的地方仔细看、该学的地方认真学。三是嘴巴要动,围绕办学难点和重点主动提问、及时交流,确保取到真经、学到精髓。四是脑子要想,主动把学校发展的实际和本次访学内容结合起来认真对照,深入思考我们的学校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五是心态要燃,心中要装满一团火,以积极的姿态正确看待访学对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从中展望发展前景、树立发展信心、鼓足发展动力。要带着问题来,跟着问题问 ,对着问题改。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研究。

一、以双优建设为总蓝图,用好三个抓手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建设教育强国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事业线和生命线。双优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和重要载体,必须用好三个抓手,推动建设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一是把基础设施这个抓手打造好。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双优学校的物质支撑和外在表现,要善于借势而进,统筹用好中职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结合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等,围绕校舍改造、教师建设、设备购置、课程资源等关键要素,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优化存量、做优增量 ,重点突破、补齐短板,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硬件基础。

二是把专业课程这个抓手建设好。专业建设既是双优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双优建设的直接载体。每所中职学校要围绕产业发展和办学优势,集中资源重点建设2-3个专业,并围绕专业打造核心课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打造一批优质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形成“一校一品 ”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自2018年开始,广东省就大力推进中职学校“双精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示范专业建设,引导学校找准发展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比如,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凸显办学优势,着力打造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燃气工程五大专业群,培育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双精准”专业5个,成为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行业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三是把实习实训这个抓手优化好。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实习实训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鉴于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设备投入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的特点,要进一步打造信息化校园,引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室,把工厂和车间搬进校园,提高学习效果、防范安全风险、降低实践成本。在这方面,广东省借助经济优势,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实训条件比较完备,深刻认识信息化给学校教学和实训带来的便利和助力。

二、以技能高考为指挥棒,夯实三个基础二. 以技能高考为指挥棒,夯实三个基础

2022年教育部新春发布会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要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 ”,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就实际情况而言,技能高考已成为学生求学深造的主要渠道。比如2022年,东莞市中职学生直接升学10241人,通过技能高考升学7840人,占比达到76.56%;襄阳市中职学生直接升学7355人,通过技能高考升学5275人,占比 达到71.72%。因此,必须围绕服务学生发展的根本任务,建立“教研训”一体的技能高考新机制。

一是夯实教学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关于教学,我市在2019年就确定了升学这一根本导向,并形成了“ 四项清单” “四项规范” “教学视导” “文化统考”等一些好机制、好方法,并产生了良好的反馈效果,但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抱着学习借鉴的态度,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认真剖析本次访学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促进襄阳技能高考守正创新、完善机制、再创佳绩。

二是夯实教研基础。 研而不教则废,教而不研则退,加强教研既是搞好教学的方法论,更是搞好教学的实践论。要通过这次访学,发现一些促进教研的好方法和好模式,围绕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促进形成“以研促教、教中有研”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和教学效益。本次访学的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非常让人惊叹,该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研助教、以研兴校,2021--2022学年在研课题1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1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148人,参与率接近60%!有这样一支注重教研的队伍,何愁找不到发展动力!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数据中,看见差距、奋起直追。

三是夯实培训基础。在积极参与国家、省级、市级培训的基础上,着力发挥校本培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学校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的能力提升,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打造常态化培训机制。一方面,组织干部、教师到发展成果显著的知名中职学校参观学习、跟岗培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另一方面邀请理论专家、业界权威和一线名师入校讲座、授课,为教师发展注入养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促进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

三、以技能大赛为突破口,解决三个问题三. 以技能大赛为突破口,解决三个问题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就在于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兼具合格文化素质和扎实技能水平的时代新人。但是,相对技能高考而言,我市技能大赛是学生培养体系的薄弱环节,需要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推动技能大赛成为襄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一是解决好观念的问题。目前,我市仍有学校存在着“重高考轻大赛”的倾向,产生一条腿走路的怪现象。对比而言,广东省不仅技能高考搞得好,技能大赛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在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广东获得各级奖项109个,位列全国第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总数更是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广东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赛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教育的统一体。我们必须树立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赛两手抓、两手硬的新观念。

二是解决好方法的问题。化解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赛矛盾,切实搞好技能大赛,最根本的方法在于积极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推进课堂革命,重视技能培养,将技能大赛的知识和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摸清学生发展意愿,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重点突破。比如东莞电子科技学校,坚持双轨并行,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为学生打造高端就业平台和优质升学途径,2020-2021学年,技能大赛共获得国赛1金1银、省赛11金10银的优异成绩,同时有15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真正做到了升学与竞赛双发展、两开花,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三是解决好路径的问题。方向和方法确定了,就要制定实施的路径。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这个宗旨,从教师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施、实训环境保障、技能训练实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覆盖、全要素联动的探索和改革,推动教学内容与技能素养零距离对接、技能训练与技能大赛零距离对接、实训环境与大赛环境零距离对接,争取形成技能大赛和技能高考“一体推进、双轨并行、全面发展”的工作格局,用最短的时间把襄阳技能大赛这个短板补齐。

四、以文化建设为驱动力,下足三个功夫四. 以文化建设为驱动力,下足三个功夫

自从提出“六色校园”创建这个口号以来,我们强调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今年我们组织大家分别到四川、重庆、上海参观学习当地优秀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可以切身体会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校园文化打造成学校发展的深层驱动力,要下足三个方面的功夫。

一是在凝练上下功夫。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每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传统,孕育不同的精神理念和人文品格。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学校实际,从梳理办学历史入手,挖掘办学底蕴,提炼文化内核,找准校园文化的“根 ”和“源 ”,最大程度激发师生的认同感、参与感,凝聚更加广泛的建设力量。

二是在特色上下功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校园文化同样如此。只有善于挖掘、保护和传承特色,校园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比如,广州市鼓励粤剧、广绣、广彩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建设一校一特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学校美育 体系。通过这些特色校园文化,我们就知道参观的是广东的学校,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学校。这就是文化特色给予校园的标签和烙印!所以,要立足学校实际和地域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校园文化。

三是在底蕴上下功夫。文化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培育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文化自信,就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启发我们,校园文化要坚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抓常态、抓长久,用“婆婆嘴”念好“文化经”,让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的精神坐标和行为准则,影响 一批又一批教师、成就一代又一代学生,如此文化血脉就能一直传承下去,打造有底蕴、有内涵的校园文化。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前,我们正处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改革关键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扎根职教的黄炎培、求是创新的陶行知为榜样,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争担襄派教育家之名,勇建襄派教育家之功!


  • 上一篇:
  •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